刚毅木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 无欲则刚 琐碎银两 刚毅木讷

刚毅木讷

2023-09-08 0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原文解释翻译-论语名句-国学梦

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关键词:论语,子路第十三

  

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孔子这里讲四个方面的品行。『刚』就是刚强不屈;『毅』就是果敢,刚毅果敢;『木』是质朴无华;『讷』是言语迟钝,讲话很慎言,很少言,也不是讲得很快速,这叫讷。这四方面,『近仁』,跟仁相近。《

》里面有一句话讲,「力行近乎仁」,这讲近仁,力行就近乎仁。那力行什么?这里就讲到得非常具体,力行刚毅木讷,你就近仁。你还没做到仁,但是你跟仁接近。而你做到了仁,你也必定表现出刚毅木讷的样子。刚强不屈,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仁,仁人必定是会这样做到。仁者必勇,他勇敢他就会毅,毅就是果敢,即使是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也不惧怕,还是坚持着仁道。木跟讷,这是正好一个是从本质上讲,一个是从语言上来讲。在「

篇」,《

o学而篇》里面讲,「巧言令色,鲜矣仁」,很会说话的,很会装腔作势,这种人往往很少有仁的这种品德。所以怎么样得到仁的品德?跟这反过来,木讷就近仁。

  李师公《讲要》里头引洪迈《

》说,「刚毅者必不能令色,木讷者必不为巧言」,这跟「巧言令色,鲜矣仁」对照,我们就更深入来理解,刚毅的人绝对不会令色。这令色就是外表装得好像很好看的样子,很会阿谀奉承,这种人很难有刚毅。刚毅的人也不会有这种令色。木讷的人就不会巧言,你听他讲话好像讲得很少,甚至不太会讲话,但是他有善良厚道的质量。所以这告诉我们学仁从哪里下手?就从刚毅木讷下手,学仁是很不容易学,因为仁的这个境界太深广,你从哪儿下手?你总有一个下手处,孔子在这里给我们举出下手处。

  蕅益大师《批注》里面讲,「不是质近乎仁,只是欲依于仁者,须如此下手耳。卓吾云:刚毅木讷都是仁。仁,则并无刚毅木讷矣」。这两段话讲的意思也很深刻。「不是质近乎仁」,这个质就是说什么?他的本质,刚毅木讷之人,这种人他的本质上跟仁是相近,叫近仁。但是我们要学习,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这个本质,仁还没有变成自己的本质,本质还是不仁,所以不是质近乎仁,我们现在还没到近乎仁的那个境界。「只是欲依于仁者,须如此下手」,我们只是发心,立志了,要去行仁,要去做仁者。从哪儿下手,孔子为我们指出一条路而已,从刚毅木讷下手。但是不能着在刚毅木讷这个相上,我就是从这个表面上学刚毅木讷,不是,要从这上面慢慢去入到这个本质。然后把这个刚毅木讷的相也要从心里舍去,如果心中还着这个刚毅木讷的相,那还不是仁。

  底下就是蕅益大师引卓吾先生的话,卓吾是明朝的

,他有一本《四书评》这里面讲,「刚毅木讷都是仁。仁,则并无刚毅木讷矣」,就是这个意思。一个真正的仁者,他的表象肯定是刚毅木讷,我们先从相上学,而这相的体就是仁,那个体是心,仁是讲心的,心地是仁。可是仁它的相是什么?是刚毅木讷。你得到仁心,实际上已经是圣人,圣人绝不会着这个相,所以「仁,则并无刚毅木讷」,这是心上没有刚毅木讷这个相,就不着这个相。这个话有点深,不知大家能不能理解?仁者就是圣人。在相上我们凡人来看,他是刚毅木讷,可是他自己没这个念头,他有这个念头的人还没有成为仁人,他只是近仁,就这个意思。刚毅木讷是近仁,你有这个相,你还在这上面修,你是近仁。等到修到没相,你就是仁,仁就没有刚毅木讷的相,心中没有这个相,是别人看到有,他自己没有。这是什么?他入境界的人,他连相都没有,更不会有丝毫的傲慢心。

  我们平常人刚有一点刚毅木讷的这种质量,就觉得自己不错了。你看,一有这个念头,离仁就远了,着相修行,永远成功不了,反而起了傲慢心。这是什么?念头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个人成了圣人,会不会认为自己是圣人?绝对不会,他还认为自己是圣人,他着相了。你看,我是圣人,这有我相;人家不是圣人,人家是凡夫,人,着人相。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这差得远了!你看孔子是圣人,他自己都说自己,「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人跟仁人的称号,我哪里敢担当?他自己不觉得自己是圣人,也不觉得自己是仁人,甚至他自己觉得君子还不太够格。你就想一想,这真正的圣人,给我们示现的就是一个不断努力的修行。曾子所谓「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一生都在行仁,以仁为己任,到命终的时候,这一生算休止了。如果自己觉得是仁了,仁人了,你就休止了,你就不是死而后已,你没死之前就已了,就停止了。

  所以蕅益大师在这给我们点睛,点出里头的深义。如果我们没有学佛法,不懂得离四相的道理,确实很难体会蕅益大师的禅解,论语禅解,换句话说也就很难体会孔子的心传、心法。学了佛法,真的,才真正知儒。不学佛何以知儒?何以识得孔颜心法?

  【评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这里首先必须是刚毅果断,其次必须言行谨慎,这样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这一主张与孔子的一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原文解释翻译

Copyright © 2016-2022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刚毅木讷 - 知乎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和倡导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仁”。但怎么做才算是“仁”呢?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有过不同的描述。

《论语·子路》中说:“刚、毅、木、讷,近仁。”可见,孔子对刚毅木讷这四种品质,情有独钟。

刚者,硬也,坚强之意。一个到达“仁”境界的君子,肯定是一个有精神操守、有道德底线、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的阳刚之人;缺乏是非观念、唯利是图、八面玲珑的阴柔小人,与“仁”无缘。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范,恰恰是其刚强内核的精神外化。

毅者,果敢坚韧之意。这是“仁”在行动层面的表现。仁者,行动果断、勇敢、坚决、持久。孔子非常强调行动的力量。《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如《论语·里仁》中再一次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充分体现了孔子是个地地道道的行动派,而不是一个只说不练的“思想家”。

木者,直达质朴之意。仁者,是本色呈现,勿需浮华粉饰;仁者,心口行一致,直达简约,勿需拐弯抹角,拖泥带水;仁者,是有生命的,像树木一样默默成长,勿需喧哗炫耀。

讷者,言语谨慎迟缓之意。从字形上看,“讷”是一种内部的言语活动,即思维活动,故讷者,并非愚笨之流,而是善于思考的稳重之人。孔子非常推崇慎言敏行,不喜欢油腔滑调,尽耍嘴皮子。他在《论语·学而》中说:“巧言令色,鮮矣仁!”无独有偶,佛教十恶中有四恶出于口: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俗话说:贵人语迟、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轻诺则寡信,狂言则伤人。故言语之事,不可不慎!难怪精通此道的毛泽东,分别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和“李讷”。

刚毅木讷这四种品质虽好,但还不是“仁”本身。到底什么才是“仁”,只能在修行中慢慢去体会和证悟了。

《刚毅木讷,近仁》原文与赏析 - 传统智慧 - 品诗文网

《刚毅木讷,近仁》原文与赏析

(孔)子曰:“刚、毅、木、讷

,近仁。”(《论语·子路》二十七)

①刚:刚强。毅:果敢。木:朴实。讷:说话、言语谨慎。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刚强、果敢、朴实、言语谨慎,那他就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刚毅、木讷,就是少说没用的话、多做有益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诗词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诗词之美,止于臻美。品诗文网旨在弘扬中华名族的诗词文化,传承我中华文明。

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

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刚毅说话木讷的人往往有一颗仁慈的心,而那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意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3-2022

站务投诉邮箱:studyofnet

foxmail.com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意思 刚毅木讷近仁的意思_生活百科

“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是性格刚毅说话木讷的人往往有一颗仁慈的心,而那些花言巧语,嘴巴说的好听的人则往往仁心就很少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学而》,主要是用来告诫自己的弟子,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真诚坦荡 。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2022年08月31日

Copyright © 2017-2021 草丁图书馆

为什么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知乎

孔子说:我还没见过刚强之人。有人回复说:申枨不就是嘛。孔子说:这个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做到刚强。

申枨(chéng):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般认为他师从夫子,身通六艺,位列孔门72贤之一。由于史料缺失,《孔子家语》里申姓的弟子只有申绩,而《仲尼弟子列传》中,也没有申枨的记述,却有申党其人。所以后世学者多认为申枨、申绩、申党其实是一个人。申枨性格刚直,据说每次与人辩论,据理力争,从不退让。晚年,在山东文登隐居讲学,引领当地崇文尚学之风,使这里成为久负盛名的“文士之乡”。

在弟子们看来,同门师兄弟当中的子路、公良孺等,性格伉kang直,好勇逞强,临危不惧,寸步不让,这就是刚。而夫子所谓的“刚”显然另含深意。它是一种克服私欲、坚守信念的刚毅之气,是一种“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不屈之心。正因为这样的品质一般人很难具备,所以夫子说连他都没有见过。对于申枨,夫子认为其欲望太多,情志必然受多方影响,难以做到刚强。又有弟子辩驳说:“我观察申枨并不是贪财之人,老师怎么说他欲望多呢?” 夫子说:“其实所谓的欲望,并不见得是指贪爱财物。不能明辨是非而一味与人争强好胜,这种私心就是‘欲’。申枨的刚直往往流于表面的感情用事,但非君子内心的刚毅不屈。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坚持崇高的理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所动,这才是真正的‘刚’!”

虽然讲“无欲则刚”,但“刚”不是禁欲。事实上,夫子从不反对人们正常的欲求,他甚至旗帜鲜明地提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只是在理想信念的坚守中,夫子有意推高“刚”的价值。《卫灵公·十五》篇里,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一个立志向仁的君子,不会因为获取求生的机会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以成全仁道。后世的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荣华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穷卑贱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武力威摄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是大丈夫。有了刚,君子风度里就有了筋骨。不求私欲、刚正弘毅,这里的“大丈夫”不正是夫子所说的“刚者”吗?

人不能独自活着,都需要依靠别人或者别的生物甚至是非生物而活着。即便一个人,体内也同样有适量的微生物共存,离开它们也不行。

我们离不开食物离不开自然,除了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同样会被七情六欲所困扰。那些看破红尘出家之人,同样有着圆满极乐之欲,同样渴望高僧大德开示明性。

所以,人活着就是被最起码最基本的生存欲望驱使着。对于生命的渴望是人的根本欲望,所以以死相逼时,一般人都会乖乖就范的。而不怕死的那些人,英勇就义叫做刚,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真未必。

死是一个极端,不怕死的人往往就怕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能体现和象征自己生命力的嗜好和欲望。金钱、权利、美色、吃喝玩乐,任何一个只要你沉浸其中得到了极大的快感,就往往不能自拔。

这种超越了生命的欲念,会逐渐主宰命运,一旦失去它们比死都难受,甚至它们取代了活着的真正意义。它们也就变成了软肋和诱饵,成为受人指使的关键,你说哪个人没有所图呢?

我们学习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没有人能逃脱的。你说,孔子说的这个刚有多难?那么是不是说无欲则刚呢?也不现实的。

孔子这节里只说多欲少刚,并没有说无欲则刚,因为无欲无求就不是人了。道家也从没有说过无欲则刚,说的也是刚柔并济清心寡欲。

人有欲望才像人,有食欲的人爱自然,有色欲的人懂风情,有财欲的人懂经营,有权欲的人知进取,有名欲的人知荣辱。只是要把握分寸,拿捏好度而已。

刚,是方正,是边界和底线的概念,并不是净空和虚无。也就是说,刚和欲是一体两面的,坚守欲的底线也是刚,坚守刚的底线也是欲。

比如忠贞于爱情的人、一心一意死而不休的人,就是刚;再比如,爱财之人能够坚守生财有道,绝对不取不义之财,就是刚;爱名之人能够洁身自好、厚德载物,而不沽名钓誉,金玉其外,就是刚。

所以,刚不是无欲而是少欲、束欲理欲。欲望就像通胀,没有不行,太高也不行。刚,就是束缚管理欲望的绳索,就是控制欲望之水的沟渠。

所谓刚柔并济,就是合理控制欲望,张弛有度,激励是为了调高欲望和动力。刚,就要让欲望和动力在适当的范围内长长久久下去。

知乎上有好几篇关于刚度强度硬度的文章,内容都差不多,比如下面这篇。

: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子曰的刚,就是仁者的刚度。即仁者在受力时抵抗形变的能力。

子曰的毅,就是仁者的硬度。即仁者抵抗更硬的物理压入其内的能力。

子曰的木,就是仁者的强度。即仁者在外力作用下抗挫折和断裂的能力。

子曰的讷,就是仁者的张力。所谓张力,就是由内而外“兜住”的能力。比如拉满的弓弦上的张力,就是弓弦“兜住”这张弓的力。嘴上有把门的,能把话兜住了,这就是“讷”。

刚者,刚正不阿,威武不能屈;

毅者,坚毅果敢,富贵不能淫;

木者,百折不挠,贫贱不能移;

讷者,韬光养晦,傲娇不能摧。

刚毅与木讷,正好是一刚一柔,一阳一阴,一放一收。

一个君子,刚毅木讷,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收放自如,则近仁矣。

韦东奕是正常人吗?北大教授:完全正常,只是较“刚毅木讷”罢了_腾讯新闻

“人不可貌相,大海不可斗量。”

最近,

老师

甚至被网民们

。要不是被拍到手提

那一袋子

,他可能并不会这么快进入大众的视线。

从世俗的眼光看,韦东奕邋里邋遢的外表形象确实

,毕竟

然而,

。不少人认为他本就是

,只不过因为他是“数学大神”,所以社会才会对他足够包容;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

,所以不能用正常人的标准去看待他。那么,他

 韦东奕“异于常人”的特征之一:数学天赋惊人

江湖上一直传言,北京大学有个

,这可不是因为盛产疯子而被称作“疯人院”,而是指

的地方。

据说,

,可想而知北大的数学天才们在北大的地位有多高?

1991年出生的韦东奕,父母均在山东建筑大学任教,父亲是数学教授,或许是因为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

时,韦东奕就被破格加入到

,成为其中唯一的初中生;

时,韦东奕顺利进入

集训期间,

。你知道韦东奕有多牛吗?

。更神奇的是,他

那年,韦东奕夺得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的金牌。正是这个时候,

在北大数学学院深造后的韦东奕,数学的造诣更是“炉火纯青”。

然而,韦东奕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

。据说,北大教授会告诉学生有数学题做不出来可以先请教教授,如果教授也做不出来就再请教韦东奕。

不禁感慨,人家不仅智商高,而且很有

,这哪是纸醉金迷的明星们能比的呢?

韦东奕“异于常人”的特征之二:生活异常简朴和纯粹

尽管韦东奕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了,但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却纯粹得异常可爱。

之前看过另一位大神韩京俊写的

,发现韦东奕真的不仅仅是因为智商超高而自带光环,而是他确实拥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

不过,

他每次和同学老师聚餐,

。你可能会诧异,大神为什么不喜欢吃红烧肉呢?这是因为

还有,

。其实,

(是不是感觉大神突然触手可及)。在他认知里,制造矿泉水都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所以

。他不光这么觉得,行动上也是这么做的,他

被问韦东奕是否正常人,北大教授直言:完全正常

看了韦东奕“异于常人”的特征,

,毕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智商高的人似乎都存在某些身心缺陷。于是,有网友就向同为北大老师的丁延庆教授提出了疑问

丁教授很认真地回答道:“我很早就知道韦东奕,我也听过他的同学对他的评价,他完全正常,他在哪个方面都跟我们没有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数学太好。”

并且,丁教授还用

这7个字高度评价了韦东奕。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仁矣。” ——《论语·学而》

这句话是孔子他老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听完丁教授对韦东奕的评价,你是不是发现自己文学修养如此浅薄和词语如此匮乏呢?我也一样。看看我们形容一个人很厉害,就知道用“学霸”、“大神”,再看看人家,这就是大神和小喽啰的区别吧?

所以说,

,对于很多人来说,韦东奕就是个“传说”。

正如丁教授说的,

,他一方面不太在意这些,另一方面也没时间去打理这些。

就好比,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女生爱美如命,因此被戏称为“不化妆会死星人”。但是在我看来,真不是每个女生都这么爱化妆,我就是连化妆都懒得去学的一个人。倒不是因为我不爱美,而是觉得这很浪费时间,化妆完全都不是我的“心头好”。

对于看似“异于常人”的韦东奕,我却认为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

。看得出,韦东奕父母非常重视孩子内在的培养,否则他不会成长为一个如此纯粹而谦逊的人。

我看网上不少网友说,即便他是天才,也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也有网友说,看到韦东奕这样,宁愿儿子不上北大;还有网友对韦东奕是否能找到对象表示担忧。我不知道这些网友是真的多虑了还是“酸”了,一个品行端正、自食其力的人为何找不到对象?我想说,这些网友未来或现在很可能是一群过分注重外在的家长了,建议都好好反思一下。

。就性格气质来说,韦东奕虽然肉眼可见地

,但是他

,这

,实际上父母要一直这样做并不容易。

要知道,

,大部分人包括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好的性格就应该是外向的,外向的孩子才应该有好成绩,有个更好的前程。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美国有一项针对精英人才的、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显示,内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的数量远超外向型性格,甚至是外向型的3倍。研究还表明,智商越高的人,内向的可能性越大。

写在最后:正如北大丁教授所说,

。其实孩子性格内不内向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让孩子能保持自己的本心,懂得尊重孩子的性格,持续给予肯定和鼓励才是明智的父母。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菊小医育儿。

本文由星云财经网发布,不代表星云财经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